投資者關系
公司2015年運行穩健,2015年盈利增長45%,源于下半年PPP下半年啟動。考慮到公司規模以及部分地區的政府換屆導致PPP項目去年下半年才開始推進,2015年盈利增長45%還是不錯的。公司的風控效果很好,凈現金流和凈利潤數額基本上差不太多,債務也少,毛利率等指標也在合理水平并有所提高等,所有的數據都顯示出公司2015年經營情況延續過往良好態勢。公司凈水器發展的勢頭也很不錯,銷售增長比較快,品牌認可度有所提升,存在未來爆發的潛力。公司的護城河主要是創新機制,主要表現在技術創新、模式創新以及機制創新上。產品和技術壁壘主要體現在公司的超/微濾及DF膜制造技術、膜組器設備技術、MBR與CMF應用工藝技術、MBR+DF聯合新水源工藝技術、工業污水處理工藝技術、工業零排放技術等以膜技術為核心的技術開發領域。
兩會之后,節能環保主題升溫,水處理項目政府意愿性強烈,助推訂單量。兩會之后政府要建立業績,政府意愿強,主動性好,公司選擇的水處理項目的選址是經濟發達地區,當地政府在這塊的投資,在此之前都已通過其他渠道獲取了資金收入。項目投入并不是很大,資金的周轉率很快,技術突破后,材料成本低,設備的毛利高。2015年年底在手訂單200億,2016年1季度70多個億(在手訂單+存留)。通常公司當年在手訂單的80%能完成收入確認,合同執行周期8-12個月。
環保標準提高,市政污水處理空間放大,高技術壁壘助力業績高增長,公司憑借目前的技術壁壘、商業模式,在未來三年每年預計有凈利50%的穩定增長。MBR主要處理市政污水,工況環境比較穩定,占比超過80%。同時用膜處理的市政污水只有8%,存量2億污水,隨著排放標準、水質標準的提高,天花板還很高。工業污水利潤不高,非標環境,不是目前公司主要定位市場。MBR有16年的技術發展路線,占比80%,行業內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差距很大。凈水器業務,家用市場有200億,目前只做的1%,空間巨大。
公司利潤點來自于EPC工程、設備銷售,運營將成為未來新的增長點。公司從前的利潤主要以EPC和銷售設備為主,2015年開始加大做運營的力度,雖然暫時和其他行業的運營收入相比還較弱,但2015年公司的運營發展速度很快,目前有80萬噸的運營規模,其中有5000-6000萬的凈利潤的貢獻,但未來這一塊還將持續加大。
行業發展決定了技術是未來公司競爭的核心競爭力,行業龍頭盡享政策紅利。行業發展形式來看,新環保部長上任后,明顯加快了治理進程,政府預計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實現需要污染物總量至少減少30%~50%。而同時中國的GDP在持續增長,以1倍的GDP增長對應約8倍污染物的排放量的數據,未來的水環境治理只能用高技術來解決,比如公司的MBR膜,否則將會很困難,因此未來公司的環保上升空間巨大。此外,中央對環保高度重視,生態環境治理和農村扶貧問題都是習總書記重視的關鍵問題,這意味著環保迎來最好發展機遇。同時“水十條”要求3年之內消滅黑臭河,相關投資至少需要4萬億,而黑臭河起因主要來自偷排、不達標排放以及低標準排放。治理好黑臭河需要長期辦法,首先污水必須截污,且如果截污后是劣Ⅴ類排放,并沒有多大效果,至少是IV類水排放,公司的MBR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;截污解決后解決底泥、生態系統改善等問題。環保部目前實行垂直監管、省及市領導的談話機制、流域限批等手段治理污染,同時公司也在積極與環保部互動,推動采取推動新標準(特別排放限值)等措施推動行業發展,上述措施拉動水務行業迎來較大變革。
長江綠色帶已啟動,要求武漢、攀枝花等6個城市實行污水特別限值標準(具體指標相當于要達到地標IV類水的標準),例如長江帶及廈門、深圳等地區都要求排放標準地表Ⅳ類水;浙江、江蘇等環保重點地區也在推進提標。在目前環境下,只有達到地表Ⅳ類水,才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,因此提標改造是必須推進的。
以上觀點節選自川財證券,原文標題“碧水源: 繼續保持高速增長,水處理霸主地位無可撼動”。以上觀點僅代表券商觀點,不代表公司觀點或投資建議。
